北京华砼兴能电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邮箱 联系我们
 Beijing Huatong Xingneng Pow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Ltd.
产品信息
友情链接
技术咨询
技术咨询=>风机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出现空鼓等缺陷处理建议
发布日期:[2012-10-01]
  近年来,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广泛应用于大型精密设备基础的二次灌浆、钢筋和地脚螺栓的锚固、混凝土结构加固改造与补强、大面积自动找平和紧急抢修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截水堵漏等工程,正是利用了水泥基微膨胀灌浆材料,高强、微膨胀、大流动型的优异特点。早期强度高,灌浆1天后即可试车;优异的流动性,对于设备基础二次灌浆,不需振捣便可自动流平、填充设备基础的全部间隙;微膨胀,一天竖向自由膨胀率,在0.02%~0.5%范围内,保证设备、螺栓与基础之间紧密接触,灌浆后无收缩;以及良好的的抗渗性、耐油浸性好、耐久性和抗冻性等。
  在灌浆有关资料和规范中,特别提出:“支设模板:必须保证浇灌口处模板与基础之间的距离为100mm~150mm,相对另一边(灌浆料冒出处)距离为20mm~50mm。在其余边缘也要尽可能保持一定距离(若有可能也要使灌浆料冒出;过宽的肩带距离将增加开裂的风险)。沿灌浆入口侧使用一个至少200mm高的顶盒或高位漏斗,并使其有足够高度来保证灌浆时的落差。在灌浆开始之前,使用合适的密封胶或HTGM水泥浆料,将模板上所有裂缝和缺口密封,并用无油压缩空气将灌浆区域吹干净”;“人工灌浆:为了防止夹带空气和水,灌浆料必须只能从模板的一边进行浇灌,使用一个合适的顶盒来确保浇灌过程不停顿。为保证灌浆料填满基础,必须使灌浆料比设备底板高,并且在浇灌过程中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当遇到比较困难的浇灌作业情况,可使用柔软的引导条对浆体进行疏导,使灌浆料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但不能振捣”;“灌浆前准备:开始灌浆前要将基层表面完全浸湿到饱和状态,但无明水”。
  即便有防止灌浆空鼓的多项措施,但现场灌浆仍可能出现,这也是二次灌浆遇到的常见病,二次灌浆出现空鼓现象有以下可能发生的原因:
一、设备基础与二次灌浆层之间的空鼓原因:
1、 基层处理或清理不好。基础表面有砂粒,浮浆,灰尘油污等杂物,使灌浆层与设备基础不能有效粘结,起到了隔离作用。
2、 灌浆前基础表面湿润时间不够。基层浇水未能浇透,往往在灌浆前1~4h才湿润设备基础表面。初始水未浇透,灌浆时也未吹干积水。
3、 基础表面的冲洗湿润。二次灌浆速度缓慢,先灌浆的基础表面较湿,且有局部积水,导致基层水泥灌浆料的水灰比增大,降低了对基础的粘结力。后灌浆的基础表面已干,灌浆料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吸收,造成灌浆料失水,水泥的水化不能充分进行,降低了面层强度,影响了基层的粘结。
4、 现场灌浆料配合比不准确。加水量没有严格控制,人工搅拌时间不够或搅拌不均造成同一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层质量不均衡,出现一侧符合要求而另一侧局部形成空鼓凹陷或裂纹现象。
5、 灌浆方式不当,部分设备的灌浆面积较大结构复杂或空间较小,且距离较远,灌浆料难以自流,填充所有灌浆空间,造成设备底座局部出现空鼓。
6、 灌浆料初凝后未及时拆除临时垫铁但未均匀松掉顶丝,致使顶丝受力。

二、 灌浆层与设备底座之间的空鼓等原因:
1、 模板高度不够,或支护不好,甚至个别模板的支护高度与设备底座底面平齐;还有极个别模板支护有漏浆处,使灌浆料不能完全填满灌浆空间或虽已填满担忧漏浆,而造成设备底座二次灌浆层局部凹陷。
2、 灌浆时多侧同时进行,灌浆料在设备底座下部滞留空气,施工人员未及时疏导扰动,造成空鼓。有的灌浆人员为了增加灌浆料的流动性,往往在上部采取加水稀释灌浆料的方法。使灌浆层表面积水,灌浆高度难以掌握初凝后出现高低不平或局部未填满等质量问题。

三、 二次灌浆出现空鼓一般处理方法:
1、 方法1:对于二次灌浆出现大面积空鼓或通透裂缝的,可以通过剔除灌浆层,重新进行灌浆。
2、 方法2:对于没有底座下部局部空鼓的,在设备底座钻灌浆孔及排气孔(或能找到其他能够注浆和排气的单独通道),采用专用修补灌浆料(或者用HTGM-6灌浆料,筛除组骨料剩余部分),填充空鼓空间。灌浆过程中,采用高位或加压的方法灌浆,并注意排气。
3、 方法3:如果底座下部出现空隙较小或裂缝深度较浅,可以采用化学灌浆方式,注入环氧浆液,注浆压力一般在0.3~0.4MPa,进浆要缓慢,保证将也从排气孔流出并保持1分钟压力存在。灌浆完毕封闭排气孔。